高中诗歌赏析教学改革(高中诗歌鉴赏教材)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高中诗歌赏析教学改革,以及高中诗歌鉴赏教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白居易《琵琶行》优秀教案
1、导入:唐朝诗人白居易,他的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流传至今。其中“琵琶篇”即《琵琶行》。这首诗因其广泛流传和深远影响,被少数民族儿童所熟知。今天,我们将一起深入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诗。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2、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明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白居易任“谏官”;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
3、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 措施 ,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喻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
4、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板书设计: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小结 师:补充白居易被贬谪的经历。 生:诵读诗歌。
5、先让学生欣赏一段琵琶曲,然后依势将学生引入《琵琶行》点拨:在白居易生活的时代,有一句流行语“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就是指他的名作《长恨歌》和《琵琶行》。“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
高中语文《琵琶行》教学案例评析
1、教学片段一:《琵琶行》的整体感知 在教学中,我通过 《十面埋伏》曲子,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与诗歌的关系。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到琵琶女演奏的曲子与她的情感经历相呼应。我通过连续提问,帮助学生分析音乐如何触动诗人的情感,并引导学生找到文中的相关语句。
2、诗人在最需要心灵抚慰的时候,琵琶女适时地出现,以一支表达琵琶女晚年落魄情感的琵琶曲暗合了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于是就有了下文共鸣的句子—— 师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五)文与乐的实践 理念:本环节是《琵琶行》教学的延伸,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情感。
4、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活动阶段、过渡阶段与范文分析阶段。导入以数字笑话为例,激发学生联想能力,板书课题“联想”。活动阶段引导学生进行句子造句练习与词语联想活动。过渡阶段强调作文中运用联想与比喻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分析唐朝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比喻运用,深入探讨比喻的多样性和美感。
5、《水浒传》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 屈原《楚辞.九章.涉江》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夜泊水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与原来区别大吗
1、学生观 新的学生观就是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教师观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课程构成与建构的参与者、创造者和批判者,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和纷繁复杂的世界与火热的时代生活之间建立起血肉的联系,要求教师育人的工作,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2、新课程改革后,许多核心内容依然保持一致,但确实存在一些变化。最显著的革新在于新增的教学模块,如语文课上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以及历史课中的“重大改革回眸”。这些新模块旨在通过专题学习,对考生提出更高要求。对于报考第四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还需要参加技术考试。
3、与原来相比,新课程主要有三方面变化:课程设置变化 外语语种增加,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另外,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须在高中三学年持续开设。课程类别变化 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成为高考考查范围。学时和学分变化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