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回延安诗歌创作思路(回延安诗歌鉴赏)

回延安诗歌创作思路(回延安诗歌鉴赏)

勤科信
勤科信管理员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回延安诗歌创作思路,以及回延安诗歌鉴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贺敬之在写《回延安》时的社会背景什么?

1、贺敬之写《回延安》时的社会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后至大跃进时期的社会氛围。详细解释如下:新中国成立的初期阶段 贺敬之创作《回延安》的时期正值新中国成立的初期阶段。这个时期,全国各族人民都充满了对新生政权的热爱和期待。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2、时代背景:1956年,贺敬之回到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延安,那是他的第二故乡。再次见到延安,感触万千,心潮澎湃,因此创作了这首政治抒情诗《回延安》。

3、《回延安》写于1956年,诗人在1940年至1946年期间一直生活在延安,之后十年不曾回到延安,直到1956年,作者终于回到他的第二故乡,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诗。诗歌《回延安》,贺敬之作,选自《贺敬之诗选》。1956年发表。

《回延安》中心思想

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写出阔别十年重回母亲延安的怀抱,以及与亲人相见的喜悦,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这首感情充沛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延安无限的热爱,对延安人民无比深厚的感情。

回延安诗歌创作思路(回延安诗歌鉴赏)

《回延安》这首诗是毛泽东在1945年离开延安回到重庆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延安时期的思念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诗中表现出毛泽东对延安这个革命圣地的深深眷恋之情,他认为延安是自己的家园,是自己的根据地,是自己的精神支柱。

《回延安》的主要内容是抒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时的喜悦之情,赞颂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贡献。这首诗,紧扣一个“回”字,写出了回延安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第一部分,集中写出了内心的激动。第二部分交代了原因,使诗歌的思想朝深处发展。

有的标题 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反对自由主义》。 开头结尾的提示。如《记一辆纺车》,首段点明作者常常想起、深切怀念在延安使用过的一辆纺车。

贺敬之《回延安》每一段的赏析(修辞,地方色彩,动词)

1、《回延安》每一段的赏析如下:第一段: 修辞:采用直接抒情的修辞手法,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对延安的深切思念和即将回归的激动心情。 地方色彩:通过“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等口语化的表达,展现了浓郁的陕北地方色彩。 动词:“扑”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延安的心情。

2、贺敬之的诗歌《回延安》是一首深情的政治抒情诗,发表于1956年,通过陕北信天游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阔别十年的革命圣地延安的深深眷恋和喜悦之情。诗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描绘了回延安的激动、回忆延安的生活、亲人欢聚的热烈场景、延安的新貌以及对延安辉煌历史的歌颂和未来展望。

3、诗歌赏析 诗歌《回延安》,贺敬之作,选自《贺敬之诗选》。1956年发表。抒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时的喜悦之情,赞颂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贡献和建国后的巨大变化。采用陕北信天游形式,语言质朴,感情热烈。

回延安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回延安》中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修辞手法:比喻:诗人将“延安”比喻为“母亲”或“妈”,这种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和依恋之情。

2、《回延安》这首诗,以其独特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民歌体的形式,写成了一篇充满 的诗篇。它歌颂了延安精神,这种精神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革命者,也表达了对“母亲”延安那份永不消逝的真情。

3、诗中的修辞手法多样且贴切。比喻手法将“延安”比作“母亲”或“妈”,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情感。“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自然景物仿佛也有了生命和情感。“树根根”等词语则采用了迭字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回延安诗歌创作思路(回延安诗歌鉴赏)

4、《回延安》运用了以下几种修辞手法:比喻:诗人将“延安”比喻为“母亲”或“妈”,形象地表达了延安对于诗人的养育之恩和深厚情感。拟人:在诗句“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中,诗人赋予了“杜甫川”和“柳林铺”以人的动作和情感,使它们仿佛具有了生命,生动地描绘了延安的欢迎场景。

5、排比则是修辞的磅礴之势,通过“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红;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这样的句式排列,展现了延安的繁荣景象。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更让读者感受到了延安的勃勃生机。

6、这是该诗第四部分的描绘,作者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延安城的新面貌。排比的运用,如“一条条、一盏盏、一座座、一排排”,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还使得描述更加具体、形象,仿佛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延安城中道路、灯光、建筑和树木的排列整齐,井然有序。

回延安抒情分类

1、回延安的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首诗以直接抒情为主,诗人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种风格在那个年代的诗歌创作中非常流行,也借鉴了陕北民歌的特点。热烈的情感是诗人回到延安后无法抑制的。

2、《回延安》这首诗歌由五个部分组成,以诗人回到延安的激动心情为主线。

3、《回延安》分为5个部分br第一部分:回延安,是写回延安的激动喜悦;br第二部分:忆延安,回忆当年延安生活;br第三部分:话延安,是写亲人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br第四部分:赞延安,是写延安城的新面貌;br第五部分:颂延安,歌颂延安光辉历史和展望未来。

4、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回延安》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回延安, 是写回延安的激动喜悦;——感情:激动的、喜悦的。第二部分:忆延安, 回忆当年延安生活;——感情:深厚的、深情的。第三部分:话延安, 是写亲人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感情:真挚的、亲切的。

5、《回延安》的抒情线索是诗人离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全诗有鲜明的抒情层次,具体如下:兴奋与激动:首先描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的兴奋和激动心情,这是全诗情感的起点。回忆战斗生活:随后,诗人回忆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情景,这部分内容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革命岁月的珍视。

6、《回延安》以诗人离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主线,以民歌体形式写就,是一首充满 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了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诗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消逝的真情。

你可能想看: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