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歌 / 朱光潜对诗歌的看法是(朱光潜说的关于诗歌的名句)

朱光潜对诗歌的看法是(朱光潜说的关于诗歌的名句)

勤科信
勤科信管理员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朱光潜对诗歌的看法是,以及朱光潜说的关于诗歌的名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诗的节奏与声韵对教学的启示——朱光潜《诗论》读书笔记(之二)_百度...

有些时候,我们在教学古诗词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声音的角度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在“论顿”部分,作者认为,中国诗的节奏不易在四声上见出,主要靠着“顿”来体现。诗中的顿跟说话的顿不完全相同,它有着形式化的音乐节奏,古诗每顿通常含两字音,奇数字句诗则句末一字音延长成为一顿。

但是关于诗歌的文学理论层面,仍然困惑不已,对诗歌文学的整体感知非常破碎,如今正好,朱光潜先生的这部《诗论》就为我们扫清了很多诗学的障碍,这不仅仅是关于诗歌的文学理论大作,也是关于中西方诗学的比较文学著作。

读书笔记:第一章 诗的起源 “想明白一件事物的本质,最好先研究它的起源;犹如想了解一个人的性格,最好先知道他的祖先和环境。”在这一章里,朱光潜先生论证了3个问题:诗是最早出世的文学。

《诗论(精)》是由朱光潜先生所著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西方的诗论视角去剖析中国古典诗歌,同时以中国诗论印证西方理论,展现出东西方诗论的交汇与融合。这部书从诗歌的起源、本质和特性出发,深入探讨了中西方诗歌内在规律,特别关注了中国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格律等特征的历史演变。

朱光潜对诗歌的看法是(朱光潜说的关于诗歌的名句)

诗和人类一样下一句是什么

朱光潜曾言:“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这句话揭示了诗的节奏与音乐旋律的相似之处,强调了节奏在诗歌中的重要性。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赋予了诗歌音乐般的美感,使其成为一种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这种节奏不仅是诗歌的形式特征,也是其内在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

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朱光潜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下一句是:画与舞蹈仿佛。———仿佛:差不多的意思。朱光潜说:“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向未来寄发的信息。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出自网络,全句是: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意思是:诗句要有鲜明的停顿及抑扬的节拍感,亦如音乐必需的节拍和旋律感。说明了诗的节奏的重要性。“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这是现当代美学家朱光潜的名言。诗歌讲究节奏和韵律,就像音乐一样,音乐性在诗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体验, 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 是文学的源头, 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

朱光潜对诗歌的看法是(朱光潜说的关于诗歌的名句)

朱光潜《谈“曲终人不见,江山数蜂青”》

一九三五年,朱光潜忽然也欣赏钱起这两句诗,写了一篇《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把它们作为文艺作品中表现静穆境界的例子,用以阐发他的艺术哲学观点。鲁迅读了此文,不以为然,就在他的《题未定草》中提出了驳议。

年,朱光潜忽然也欣赏钱起这两句诗,写了一篇《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把它们作为文艺作品中表现静穆境界的例子,用以阐发他的艺术哲学观点。鲁迅读了此文,不以为然,就在他的《题未定草》中提出了驳议。

融合是一种哲学与美学的概念,它体现了不同事物或思想的统一与和谐。朱光潜先生在其著作《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中,以低眉默想的观音大士为喻,形象地诠释了融合的境界。正如观音大士超脱于世间一切忧喜,融合也同样超脱于一切忧喜,让人在其中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

重读《诗论》之《诗的境界——情境与意象》

对诗歌的境界和情境与意象的内容,朱光潜先生总在从容平静地理性审视。随着先生舒缓又有力的分析,我也慢慢进入诗歌的美境。受到先生的影响,我也努力批判地重读,只有这样,才可以不辜负他的良苦用心。我特别喜欢先生对诗境的妙解,即“沉静中的回味”。

近期,我沉浸在罗庸先生的《诗的境界》篇章中,深受启发。他将艺术的精髓凝练为一个核心概念——意象,它是艺术的灵魂,没有意象,艺术的画卷将失去色彩。罗先生强调,艺术源于现实,但境界却超越了物质的边界,游走于艺术家的创新与想象之间,因此,它如同诗中的神韵,变幻无穷,不拘泥于形式。

这话不难理解。“有我”,即是“以我观物”,诗人所写的情境都是诗人看到的东西,所以所代表的都是诗人本身的内心想法。比如我们看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之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

(《姜斋诗话》),这里的“景”大致等同于“意象”,而情景合一,则指的是意境。诗歌创作中“意境”一词的提出,见于所传王昌龄所撰的《诗格》一书,提出:“诗有三境:一曰物镜,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你可能想看: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