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时代背景分析(高中时期的诗歌)
今天给各位分享高中诗歌时代背景分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中时期的诗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高中诗歌鉴赏中要用到的历史背景,我急需啊!
除了李白,杜甫等著名作者之外,其余作者的历史背景均不须知道。如果知道的过多,还可能弄巧成拙,将一首简单的写景诗作偏解甚至错解。因此,你不用担心背景:必须知道背景的作者在课本上都有,陌生作者若有注释一定有用,若没有千万别多想。当然要。
因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著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
历史背景:《木兰诗》产生于北魏,据史 载:公元402年至492年90年间北魏与柔然(即蠕蠕)大的战役就有20次,《木兰诗》故事的历史背景很可能是北魏抵御柔然入侵的反掠夺战争。作者在诗中不仅歌颂了木兰的爱国热忱,也通过进宫还乡表现了她不羡慕功名利禄、热爱和平生活的高尚情操。
王维诗歌的特点很明确——“诗中有画”。他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参考诗人:陆游、辛弃疾。元:元朝文人地位低下,诗词散曲不是讽刺世事,就是消极避世,总之是不得志的。明清:这个要靠自己读了,从字里行间揣摩一下,因为明清时期诗词不发达,考的诗词比较少。晚晴的诗人要么怀古伤今要么奋发自强。
要上好诗歌鉴赏课《黄河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了解背景 历史背景: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即中国共产党 下的抗日战争时期,这有助于理解诗歌中反映的黄河流域的自然风光、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敌人的仇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背影》的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
《背影》作者简介:朱自清,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1898-1948)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较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背影》 是朱自清1925年的创作,事情要稍微复杂一些的。
高中诗词—《插秧歌》
农夫抛起秧苗,农妇接住,小儿拔起,大儿插下,田间一片繁忙景象。斗笠如头盔,蓑衣似铠甲,雨水自头顶淋至肩胛,他们辛勤劳作。农妇呼唤着农夫吃早饭,短暂歇息,农夫却未抬头,专心插秧。此时,他心中念叨,秧苗根基未稳,田地尚未插满,家中的小鹅与雏鸭需妥善照管,以防破坏。
杨万里的《插秧歌》不仅展现了农耕生活的艰辛与勤劳,更蕴含着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与赞美,是一首饱含生活智慧与人文关怀的佳作。
杨万里笔下的插秧生活 南宋诗人杨万里,以其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独特的农耕画卷——《插秧歌》。这首诗犹如一幅细腻的田园风俗画,将田间劳作的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农夫楫楫清波阔”出自宋代刘学箕的《插秧歌》。“农夫楫楫清波阔”全诗《插秧歌》宋代 刘学箕农夫楫楫清波阔,秧稻茸茸森石发。父儿呼唤手拔齐,千把万把根连泥。四更乘月躇陇陌,晓烟渐散东方白。归来吃得饭一盂,担到田头汗似珠。蹲身擘业种入士,不间朝昏与亭午。
诗歌鉴赏方法
1、诗歌鉴赏的方法主要采用诗歌鉴赏五步法: 确定诗歌类型: 表现手法:判断诗歌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 内容分类:区分是田园诗、边塞诗等。常见的抒情诗分为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等,需分别把握景与情、古与今、物与志的关系。
2、分析体裁 抒情诗中,注重情感把握。 研究技法 从诗歌技法入手,迅速把握主题。 留意意象 意象结合,既是现实写照,也是诗人情感载体,快速理解主题。 关注关键语言 标题、结句、诗眼等,直接透露主题信息。掌握诗歌技法快速方法 掌握常用技法 如词法、句法、修辞、表现手法等。
3、修辞手法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4、诗歌鉴赏的方法如下:看到诗后先看题目和作者,因为题目往往有作者的写作意图。看注释,看注释可以看出作者的事迹。看诗句翻译,一般的诗歌可以通过注释翻译出来,通过翻译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5、(一)鉴赏诗歌要从语言入手 (1)赏析诗句的凝练美。体会作者用心选择的字词,关键的一两个字词往往流露出作者写作的情感和表达所描述事物的特征 (2)欣赏句子的新奇美。每一首诗句都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欣赏它的新奇之处会有开拓视野的感受。(3)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6、鉴赏诗歌,首先从压韵、对仗、意境三个基本要素入手。压韵,指的是诗中词语的结尾音韵和谐,形成音律美。通过对压韵的分析,可以感受到诗的语言节奏和音韵美感,从而增强对诗歌的整体感受。对仗,即诗句的结构对称,形成形式美。
下一篇:联影与天猫健康、京东达成全面合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