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全文法律(民法典法律条文解读)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民法典全文法律,以及民法典法律条文解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民法典157条规定原文及解释
1、民法典157条规定原文是:“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的内容是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4、法律分析:该条法律解释是: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民法典1066条原文及解释
1、民法典1066条原文及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66条规定:离婚时,夫妻一方因感情不和受到精神痛苦的,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夫妻一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应当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66条规定,在离婚时,如果夫妻一方因感情破裂遭受精神上的痛苦,该方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要求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一方应当通过起诉的方式,请求人民法院作出判决。
3、民法典第1066条是关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财产分割的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应以不允许分割为原则,允许分割为例外。允许分割的情形仅限定于本条规定的两种情形,不能类推适用,亦不能扩大解释。
4、《民法典》第1066条第(二)项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分割共同财产:(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
民法典1088条原文
第一千零八十八条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本条是对分别财产制下承担较多家务劳动的一方在离婚时享有经济补偿的权利的规定。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1088条规定“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全职太太离婚能要补偿吗。能要补偿,属于家务劳动补偿。《民法典》第1088条规定,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家庭等付出较多的,离婚时有权向要求补偿。家庭主妇全职照顾家庭、不外出工作,对于抚育子女、照顾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为了保证妇女的权益,全职太太在离婚时可以向对方请求补偿。
《民法典》第1088条规定,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 家务是什么?无非是扫地、拖地、洗菜、煮饭、洗碗、洗衣服、照顾小孩老人等等一系列与家庭日常相关的琐碎事务。
《民法典》第1088条规定: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民法典》第143条的法条内容、法条要义、法条释义、法条
(一) 行为人应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 意思表示需真实。(三) 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亦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关键词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强制性规定、公序良俗、民法通则、合同法、法律演变、司法实践。
法律分析: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内容规定如下: 这些民事法律行为才是有法律效应的,第一个就是行为人他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第二个就是且意思表示真实,有清楚的意识。第三个是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第143条是判断民事法律行为是否有效的法律依据。它明确了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三个基本条件,为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首先,行为人需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意味着行为人必须具备从事该民事法律行为所必需的年龄、智力和精神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解读:本条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要件有关内容。
民法典共有多少条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有1260条法律条文,分为7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详尽的法律汇编,它由七编构成,总计1260条法律条文。这七编分别是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以及一个附则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包含1260条法律条文。该法典分为七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以及最后的附则。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法典形式出现的重要法律文献,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据基础性地位,是市场经济的根本法典。
法律分析:民法典一共7编、1260条。民法典是包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的百科民法丛书。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计1260条。内容十分丰富,分为7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涵盖的内容大到 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等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