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联注重文学纯文学性吗(左联的文学观念)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左联注重文学纯文学性吗,以及左联的文学观念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中的文体改革是指什么?
文体(注:“文体”一词在现代文学中主要有三义:一为作品体式(或称体裁),如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英国诗体极多,且有不限章节不限押韵之散文诗。”二为作品的语言形态,如瞿宣颖《文体说》:“欲求文体之活泼,乃莫善于用文言。”三为作家风格或流派特色,如“冰心体”、“语丝体”。
三大文体改革是指记叙文改革:记叙的六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常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的文章中运用第二人称,也是为了表达需要临时改变;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记叙文的范围较大,凡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大都可以叫作记叙文。
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的文体改革经历了从新文体、白话文到大众语三个阶段。新文体是夹杂口语的通俗文言文,白话文在“五四”时期发展起来,具有口语化特征,而大众语在三十年代提倡彻底口语化,标志着文体改革趋于成熟。文体改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近代文体改革是伴随资产阶级文化思想启蒙运动而逐渐展开的。思想启蒙任务没有被提到日程上来的时候,近代的作家也没有表现出自觉要求变革的意向。
文体改革:白话文又称语体文、俗语,它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阶段。清末的“新文体”是夹用口语的“通俗文言文”。“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象小脚放大的“语录体”。三十年代的“大众语”提倡彻底的口语化,文体改革趋于成熟。
中国的白话文是从清末出现的。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阶段。清末的“新文体”是夹用口语的“通俗文言文”。“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象小脚放大的“语录体”。三十年代的“大众语”提倡彻底的口语化,文体改革趋于成熟。
鸳鸯蝴蝶派和文学研究会的论争?
1、在辛亥革命后出现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正是依赖这种体制化的报刊杂志(文化产业和文化公共空间)和满足都市市民文化消费需要而大行其道的,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炮制者也因此成为依赖报刊杂志、传媒体制和稿费谋生的专业化、职业化作家。
2、文学研究会社团的主张,以“为人生”为核心,旨在对抗鸳鸯蝴蝶派的娱乐性文学,强调其严肃的社会批判功能。在二三十年代,他们持续对抗并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推动了现代文学向更为现实主义的方向发展。
3、这么多干什么用啊,让我告诉你把,就是写一些爱情故事,悲喜剧的作家的合称,在当时的社会上是受批评的。
鲁迅为什么要骂新月派诸文学家?
1、鲁迅文笔尖锐,击中要害,令对手招架不住。“新月派”成员叶公超在《鲁迅》一文中说:“他不但能怒,能骂,能嘲笑,能感慨,而且还能忏悔、自责,当众无隐讳地暴露自己。……骂他的人和被他骂的人实在没有一个在任何方面是与他同等的。
2、梁实秋不承认自己是资本家的走狗,并从逻辑上反讽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坛“二元对立”的绝对化思维,“有一种简单的论理学:非赤即白,非友即敌,非革命即反革命”,非赞同左翼,即“走狗”。
3、关于鲁迅骂人计谈梁实秋、王平陵、章士钊、成仿吾、周扬、徐懋庸、新月派和现代评论派不是鲁迅对创造社的人都有偏见,但他不喜欢成仿吾确是事实。新文学社团在成立之初,几乎都有一套齐全的班子:诗人、小说家、还有一个批评家。创造社异军突起的时候,成仿吾就是充当了那个评论家的角色。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部分)
现代文学是指自1917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运动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新文学。人的文学 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强调反对封建非人文学,倡导以人道主义为基础的合乎人性的文学。
现代文学指始于1917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中国新文学,即为中国现代文学。人的文学 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提出反对封建非人文学,提倡建立合乎人性的文学。这一理念成为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现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其中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新时期文学、80年代文学、90年代文学、新世纪文学。另外,文学杂志《当代文学》于2001年9月23日在香港正式创刊。
陕西的文学刊物有哪些?
1、陕西:《延河》(月刊),《小说评论》(双月刊);《少年月刊》;西安市《美文》(月刊);延安市:《延安文学》(月刊)。青海:《青海湖》(月刊),西宁市:《雪莲》(月刊)重庆:《红岩》(双月刊),《重庆评论》(红岩增刊、季刊)。
2、《收获》是文学双月刊,由中国文学泰斗巴金主编,设“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四季收获”、“百年上海”、“杂花生树”、“河汉遥寄”、“美术”等栏目,不但刊发中短篇小说及散文、杂文等,亦发表优秀的长篇小说,这是许多文学期刊做不到的。
3、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陕西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出版各类期刊杂志。包括文学、历史、科技等多个领域的杂志。其出版的图书刊物以品质优良、内容丰富、设计精美而广受读者欢迎。西安地图出版社期刊中心 西安地图出版社期刊中心主要负责出版地图类相关的杂志。
4、《华夏文化》《华夏文化》(季刊)创刊于1992年,是由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主办的雅俗共赏的学术文化刊物,稿件请勿超过3000字,欢迎2000字左右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稿件。《汉字文化》《汉字文化》(双月刊)创刊于1989年,由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主办。语言文字学学术性刊物。
鸳鸯蝴蝶派的文学趣味?
鸳鸯蝴蝶派的趣味性是通俗文学的重要特征,它不仅是一种媒介,也是一种桥梁。然而,这种趣味性一度被新文学家视为一种 剂,他们认为正经作品若过于追求正经,只顾及人民性而忽视艺术性,便会显得呆板,难以吸引读者,反而会促使人们转向那些充满趣味性的刊物。鲁迅对此也有过深刻的见解。
鸳鸯蝴蝶派是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最初热衷的题材是言情小说,写才子和佳人“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荫花下,象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上海文艺之一瞥》),并因此得名而成为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文学的另一特点是其作品的趣味性、娱乐性、消遣性。这一特点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礼拜六》的“出版赘言”中有所体现。然而,这一文学主张不应简单否定。文学的起源与游戏、消遣紧密相关,其最基本功能是娱乐。鸳鸯蝴蝶派文学在强调娱乐性的同时,也未放逐文学的教化功能。
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常常被贴上趣味主义的标签,但这种趣味往往建立在陈旧的模式之上,如才子佳人偷香窃玉的情节,以及对政治、社会的悲观描述,如人心不古、世道衰败等老生常谈。这类小说虽然吸引了大量读者,但也因此受到批评,认为它们缺乏创新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鸳鸯蝴蝶派中较著名的作者张恨水、严独鹤、周瘦鹃、徐枕亚、包天笑、陈蝶仙等。他们大都是既编辑又创作,有的还兼翻译。最初的鸳鸯蝴蝶派文学主张是趣味第一,主要描写婚姻问题,有的作品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鸳鸯蝴蝶派以文学的娱乐性、消遣性、趣味性为标志,曾一度轰动文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