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有的人诗歌(创作有的人诗歌作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创作有的人诗歌,以及创作有的人诗歌作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有的人》全文是什么
1、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2、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
3、有些人想在死后立碑,流芳百世,在死后也能被人们记住;有的人甘愿做默默无闻的野草,不向恶势力屈服,不向命运屈服。这段话出自诗人臧克家的《有的人》。原文:有的人 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4、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理解: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躯壳活着,它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5、从全诗而言则是用了铺陈手法,依次展开。文中多处暗引鲁迅的诗文,如“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源于鲁迅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则源于鲁迅《野草·题辞》中“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6、主要内容:诗人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通篇使用对比,在相互的对照中将现实世界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方式及其历史结果艺术呈现。
有的人诗歌采用对比,体现鲁迅先生
臧克家的《有的人》是一首令人难以忘怀的诗作,创作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是为了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写。当时的中国刚刚成立了一个月,一方面,那些曾经“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已被人民推翻,另一方面,从旧社会进入新社会的各色人等仍带有旧时代的烙印。
诗歌内容概述:诗人藏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和结局。诗中赞颂了鲁迅先生无私奉献、甘为人民的牛的一生,同时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通过对比手法,诗人展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生命态度及其带来的不同历史影响。
【答案】:答案:《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
《有的人》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1、这首诗诞生于1949年11月1日,当时是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不仅仅是对鲁迅的怀念,更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压迫人民的统治者,同时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号召人们成为有价值的人。
2、1949年11月1日,臧克家在感慨万千、心潮澎湃之际,创作了《有的人》一诗,表达了他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邃思考。
3、写作背景:1949年全国解放后,臧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4、《有的人》写于1949年11月1日鲁迅逝世13周年,不仅是为了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怀念,而且还通过有的人进行强烈的对比。作者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的是反动统治者和压迫者。每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或像鲁迅那样那样的人,他们虽然死了,可是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5、《有的人》的写作背景 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便于11月1日写就了此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