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高考诗歌鉴赏 )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历年高考诗歌鉴赏,以及高考诗歌鉴赏2021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高考古诗鉴赏之咏史怀古诗
今昔对比:将历史与现实进行对比,突出历史的沧桑感和现实的变迁。用典:引用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丰富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衬托:通过其他事物或场景的描写,衬托出诗人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看法和情感。
温庭筠的《过陈琳墓》则表达了对陈琳的仰慕之情,借凭吊陈琳来感伤自身的遭遇,陈琳曾为袁绍撰写檄文,后被曹操不计前嫌任用,而温庭筠则感叹自己虽有“霸世之才”却无处施展。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通过对六朝兴衰的历史反思,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沉迷享乐、不吸取历史教训的不满。
怀古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历史的厚重,一直以来都是诗歌鉴赏的重要领域。在高考中,这类题材的诗歌也是常考内容。它的结构通常围绕着对古迹的探访与对历史人物的沉思展开。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描写技巧总结?
1、“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
2、诗歌的表达技巧多样,主要包括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两大类。表现手法方面,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技巧被广泛运用。这些手法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诗歌内涵更加深刻。
3、诗歌鉴赏技巧中表达技巧包含三个层面: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在回答题目时,首先需明确题目要求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如修辞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或篇章结构角度。
请回答199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竹石写作背景
竹石写作背景:诗人郑板桥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作者73岁4月作《竹石图》,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这首诗是他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
高中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此外,还需要运用一些术语来表达情感载体和意境,如:情感载体类(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骨);意境类(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
第一个方面,我们欣赏古典诗词就要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从领略、把握诗词的意境入手,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诗词那种深邃的、优美的境界,那种优美的艺术魅力。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的艺术标准,也是欣赏诗歌首先应当注意的。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第二个切入点,应该是语言美。
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从语法角度、修辞角度和语言风格方面设题。具体有四种题型及其变格。 如何提升高考语文成绩 一般说来,语文水平的提高主要靠长期的基本功,但就高考分数而言,经过最后15天的努力,较大幅度地提升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古代诗歌鉴赏。(8分)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
1、小题1: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忘我的诗人形象 。
2、小题1: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3、小题1: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4、杨万里 〔宋代〕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译文 只知道寻觅胜景而忘了天寒,偶立在春风中夕阳晚照之间。我最喜欢那东山晴后的雪景,软红的光芒里涌来座座银山。
5、宋·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白话释义:自己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原文: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历年文科高考语文中“诗歌鉴赏”占多大比重?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的是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一般涉及炼字和句子的理解。这类题目在高考中占分不多,大约在10分以内。需要注意的是,诗歌散文鉴赏部分并不会涉及默写。默写部分则需要另外作具体为五选三的题型,即从五句中选择三句进行默写。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重头戏,分值一直在十分以上。全国卷一直都是十一分。而且,诗歌鉴赏和作文、阅读、默写都有一定的联系,如果能在诗歌鉴赏方面有所突破,将会在高考中占便宜。那么,应该怎么复习呢?翻译诗歌比较难,因为是个的句子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言文。
第二小题、文言文 选择题 每题3分 两个翻译句6分 本题计15分 第三小题、诗歌鉴赏 6分(本题有三个小题)第二题、文化经典阅读6分 (其中一道选择题,另一道是探究题 其内容涉及到《论语》《孟子》选段)这样算起来,有关古文古诗的内容 共计 33分。
高考总分150分。文言阅读9分,翻译10分,古诗词鉴赏8分,古诗文默写5分。总共32分。古代文学占23 2010年高考模拟试题 古诗词在中考高考的比例 高考古诗词是有考初中的内容,并且占的比例还很大。高考考64篇古诗词,其中14篇高中,50篇初中。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的考查范围广泛,涵盖了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首先,在论述类文本阅读部分,考生需应对三道选择题,旨在考察考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其次,古代诗文阅读占了较大比重,具体分为文言文阅读和古代诗歌鉴赏两部分。
古文阅读占据较大比重,共27分,包含3个选择、2个翻译和1个诗歌鉴赏题目。此外,默背题目占5分。现代文阅读部分则高达31分,包含3个选择和一个大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解析能力。最后,语言能力题目占15分,测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其次,填空题部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共48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