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 / 傣族佛教对法律的影响(傣族赕佛)

傣族佛教对法律的影响(傣族赕佛)

勤科信
勤科信管理员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傣族佛教对法律的影响,以及傣族赕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傣族的风土人情和民族习惯是什么?(200字)

1、傣族,一个富有特色的民族,其风土人情与民族习惯深深烙印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傣族的重要节日包括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密不可分。关门节在傣历9月15日,开门节则在傣历12月15日,两节相隔三个月,是全年 的佛教斋供时期。

2、民俗习惯:傣族人禁止外人骑马、赶牛、挑担以及蓬乱着头发进入寨子。进入傣家竹楼时,需在门外脱鞋,并在屋内轻声行走。跨过火塘、坐在火塘上方、进入主人内室或坐门槛都是不被允许的。在傣族文化中,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和用脚踏火也是忌讳的。此外,傣族人认为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等行为是不吉利的。

3、风土人情:傣族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动相当自由,可以自由恋爱。未婚青年在节日里或盛会场合“串不少”(找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很盛行。流行招赘上门的习俗。

4、傣族的重大节日包括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公历四月中旬举行。节日期间,人们会进行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活动。

5、风土人情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

6、风俗习惯:婚姻:傣族家庭与婚姻在历史上的鲜明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土司还凭借权势,随意凌辱农民妻女。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葬礼:通行土葬,但具有明显的阶级差别,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

贝叶上的傣放文明:云南德宏南传上座部佛教社会考察研究目录

贝叶经剖析贝叶经,是南传佛教经文的主要载体,它们记录了佛法教义与傣族社会生活的珍贵信息。《贝叶上的傣族文明》一书,旨在深入解读这些贝叶经中的文化内涵。研究背景与方法本书研究基于南传佛教的历史研究基础,旨在揭示其在傣族社会中的影响。

第一章,引论部分首先介绍了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渊源,包括小乘佛教、斯里兰卡佛教以及巴利语系佛经典籍,强调了云南傣族地区的佛教现状。接着,章节转向贝叶经这一承载傣族文明的重要载体,探讨其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

在元明交替的历史时期,巴利语系的上座部佛教如疾风骤雨般涌入我国云南德宏和西双版纳,傣族聚居区的文化格局因此发生了深刻变革。该研究著作《贝叶上的傣族开放文明:德宏南传上座部佛教社会考察》详尽探讨了佛教如何在德宏地区的传播历程,包括其传入的时间、途径和方式。

这本学术著作由吴之清先生撰写,名为《贝叶上的傣族佛教社会考察研究》,它被收录在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中。该书由巴蜀书社出版,其独特的ISBN号码为9787807520542。它于2007年11月1日首次发行,提供了详实的1-382页内容。

佛教在社会伦理、法律、文字、建筑艺术、习俗、医学甚至天文历法等各个领域对傣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推动了傣族文化的发展,还在与傣族社会的交融中被本土化,实现了化傣族与傣族化的双向影响。这种融合使得佛教在西双版纳地区具有了独特的地位。

深入探讨傣族文明的独特遗产,本书《贝叶上的傣族文明:云南西双版纳南传上座部佛教社会研究》由著名学者吴之清编著。这部作品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条形码为9787010074153,国际标准书号同样为9787010074153。该书于2008年1月1日首次发行,采用16开本设计,共收录259页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料。

傣族佛教对法律的影响(傣族赕佛)

傣族的信仰主要是什么

1、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云南各县市。傣族自称“傣仂”、“傣雅”,后定名傣族。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文为传统的拼音式文字。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傣族历史悠久,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设置益州郡,傣族地区属益州郡管辖。

2、德宏、保山、临沧等地的傣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及南传佛教,使用大傣方言,通行傣纳(德傣)文;西双版纳、普洱等地的傣族主要信仰南传佛教,使用傣泐方言,通行傣泐(西傣)文;散居在金沙江流域、红河流域的傣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使用各自的方言,通行汉文。

3、傣族人与古傣族“百越”人有渊源关系,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为主,信仰小乘佛教。他们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约有1025128人。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能歌善舞,尤其以历医和叙事长诗闻名。傣族人有诸多禁忌。他们忌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头发进寨子,进竹楼要脱鞋,屋内行走要轻。

贝叶上的傣族文明:云南西双版纳南传上座部佛教社会研究内容简介_百度...

1、关于云南西双版纳,云南西双版纳详细介绍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西双傣语为十二的意思,西双版纳即为十二个版纳:版纳景洪、版纳勐养、版纳勐龙、版纳勐旺、版纳勐海、版纳勐混、版纳勐阿、版纳勐遮、版纳西定、版纳勐腊、版纳勐捧、版纳易武。

2、南传佛教:则保存较浓厚的印度原始佛教色彩,主要流行巴利语佛典。南传佛教 宗教特色:南传佛教又称南方佛教、南传上座部。指传布于南亚的佛教。分布在南亚地区的佛教,可大别为四类:流布于锡兰、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 的南方上座部佛教。兴起于越南,而与儒道二教混融的混成佛教。

3、西双版纳傣族男女称呼为:男孩被称为毛哆哩,女孩被称为少哆哩。年长的男人称为老波桃,年长的女人称为老篾桃。

4、这类经书还载有许多文学故事、历史、民间传说、寓言、天文历算、法律、医药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经书最初用铁笔在贝叶上刻写而成,称贝叶经。据统计,能列出书名的南传上座部佛教经书有500多部。南传佛教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德宏、思茅、临沧和保山,信教的民族有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族和部分佤族。

5、它除了记载佛教经典之外,还有傣族的天文历法、社会历史、法律法规、民情民俗、医理医药、生产生活、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就佛教典籍而言,贝叶经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之后,许多傣族高僧大德根据佛教教义,结合傣族原有文化,撰写出相当数量的著述,这些著述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傣族传统文化。

6、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 孔雀舞既来源于...傣族有什么特色? 傣族的特色: 信仰 宗教方面,边疆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属于小乘佛教,同时保留...它对傣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极深刻的影响。 大约在公元6—8世纪传入傣族地区。

傣族佛教对法律的影响(傣族赕佛)

傣族都信仰什么教

1、按照小乘佛教的主张,傣族男孩不少从九岁起就进佛寺当和尚。傣家人看来,男孩当和尚就像是受教育,没有当过和尚的人在当地低人一等,没有社会地位。另外傣族有一部分是帕西傣,是指信奉伊斯兰教的傣族,所以傣族中也有一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

2、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要到奘房中受戒修行,参加每年三个月的入夏安居,诵经赕佛。傣语称佛教为“洒散纳”,称释迦牟尼佛祖乔答摩·悉达多为“贡达玛”。在西双版纳、景谷等地,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一段时间,在佛寺内学习傣文、佛法、天文地理等知识。

3、傣族几乎全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大部分60岁以上的人会参与受戒修行,并且不再杀生。每年的三个月里,傣族人会参加“豪沙”活动,到佛寺安居,诵经赕佛,直至逝世。傣语中佛教被称为“洒散纳”,佛祖释迦牟尼乔答摩·悉达多被称为“贡达玛”。

你可能想看: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