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关于文学的故事(文学家的故事作文)
今天给各位分享文学家关于文学的故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文学家的故事作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诺贝尔的文学故事
1、④ 有关近几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成就和故事 多丽丝·莱辛 多丽丝·莱辛生于1919年10月22日,英国女作家,代表作有《青草在歌唱》《金色笔记》《特别的猫》等,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多个 文学奖项,并在2007年终获诺贝尔文学奖。
2、莫言 在莫言上高中的时候,莫言家里做了个猪圈,养了几头猪,没到星期六的时候就去父亲那儿过夜,帮父亲照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去推饲料。但是等猪长大后,猪的胃口变大了,饲料也不够吃了。买饲料吧,又拿不出钱来,莫言父亲整天为着猪圈里几头猪愁眉苦脸。
3、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1896年12月10日)是瑞典著名的化学家。他一生中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4、年12月10日,这位伟人在意大利圣利摩的米欧尼德庄园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却永载史册。诺贝尔的一生,是科学、文学和慈善事业的杰出篇章,他的传奇人生故事激励着后人追求卓越,为人类的福祉不懈努力。
5、我读了《诺贝尔的故事》很受感动,“穷则思变”,只要有理想,勇于奋斗就会有希望,就会创造奇迹;阿尔弗莱德.伯恩哈德.诺贝尔1833年10 月21日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发明家和工程师伊曼努尔.诺贝尔和妻子卡斯琳娜.诺贝尔的儿子,他们家比较穷,先后有过八孩子,只有诺贝尔和他的三个兄弟健康长大。
关于中外文学家在创造过程中斟酌文学的小故事
以后欧阳修在写《醉翁亭记》时,先是写了滁州东面的山怎样,南面的山怎样,西面的山怎样,北面的山怎样,后来改成一句:“环滁皆山也”(环绕滁州的全是山),真是精炼极了。欧阳修到了晚年,还拿出以前的文章,逐篇修改,达到废寝(qǐn)忘食的程度。
原来,他碰见了大文学家韩愈和他的随从,等贾岛把事情说了一遍后,不但没有受罚,反倒引起了韩愈对诗句的兴趣,韩愈想了一会,还是敲字好。静静的夜晚,在月光下,一个僧人德德的敲门,这个情景是很美的,而且还有声音。”于是“推”字改为“敲”字。后来,“推敲”便成为人们反复考虑的意思。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浙江桐庐做太守时,因敬仰东汉隐士严子陵,特地在桐庐宜春江给他建造了祠堂,并写了篇《严先生祠堂记》,文中有一首赞颂严子陵的诗:“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文章写成后,范仲淹把它给友人李泰伯看。
“推敲”一词是指人们在写文章、作诗赋时,斟酌字句,反复琢磨。说起“推敲”一词的来历,还有一个发生在贾岛与韩愈之间的小故事。唐代诗人贾岛,字浪仙,曾做过和尚。他的诗多写闲居情景,以五律见长,很注重词句锤炼。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接下来我为大家推荐的是中外名人读书的小故事,欢迎阅读。 凿壁偷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
车胤囊萤夜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外国、中国文学家的小故事(70字左右)
1、高尔基的故事高尔基旅游时迷了路,晚上走到中国边界一个小村庄里,外面漫天大雪,他冷得受不住了,便去敲农家的门要求住宿。
2、刘发清,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科班出身,他的学术基础扎实,加之勤奋学习和广泛阅读,涉猎范围广泛。在大学校园内,他不仅教授外国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业余时间,更是勤于笔耕,持续创作。自改革开放以来,他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3、高尔基 玛克西姆·高尔基是伟大的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生于尼日尼·诺 夫戈罗德城(现名高尔基城),父亲是细木工,早逝。高尔基由外祖母抚养成人。外 祖母家贫,十一岁的高尔基就不得不出外谋生。
4、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贾逵隔篱偷学。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
5、肖邦 1830年11月肖邦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
6、巴金小故事:带病入书:巴金幼年多病的巴金从来没有读过大学。14岁时,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进入英语补习学校念书,刚刚一个月,就因病辍学。1925年,他到北京准备考北京大学,但是体检时发现患有肺病,无奈与北大失之交臂。
关于文学的名人故事
,侯宝林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
①屈原 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②管宁 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
鲁迅读书: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宋濂是著名的文学家,关于宋濂的故事有哪些
宋濂是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故事丰富多彩,充满励志精神。以下是关于宋濂的几个著名故事:刻苦攻读 宋濂年幼时家境贫寒,但他对知识的渴望却无比强烈。为了学习,他常常借阅书籍,不论路途遥远,都按时归还。他夜以继日地刻苦攻读,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这种刻苦精神,使他后来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宋濂求学拜师故事主要内容:在明初的时候,有一个叫宋濂的文学家,诗人。在小时候他十分好学,但是由于家里很穷就没有办法去买书来读。于是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书,然后把借来的书亲自重新抄在一张纸上,再按时归还给别人。冬天的时候,天气十分寒冷,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而宋濂却坚持的抄书。
宋濂著作有《孝经新说》、《周礼集说》、《诸子辩》、《龙门子凝道记》二十四篇、《潜溪内外集》三十卷、《銮坡集》二十五卷、《萝山吟稿》二卷、《浦阳人物记》二卷、《翰苑集》四十卷、《芝园集》四十五卷、《洪武圣政记》二卷、《朝京稿》五卷[3] 等。
宋濂的故事:诚实守信的求学者。宋濂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以诚实守信、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人称道。以下是关于宋濂的一些故事:贫寒刻苦的求学经历 宋濂家境贫寒,但他对知识的渴望从未减退。为了求学,他常常步行数十里,到远方拜师求教。
”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