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泉州的一首诗歌(称赞泉州的诗词)
今天给各位分享歌颂泉州的一首诗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称赞泉州的诗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唐亡后,从沙县到龙溪县沿途所见的荒凉景象,是泉州军浩劫农村的悲剧写照。诗人以“千村万落如寒食”的凄凉描述,展示了人烟绝灭的荒凉萧瑟。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不同,诗人关注的是“村破”,强调的是农村的破败和荒凉。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原文: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韩偓爱花成癖,在他现存的诗集中,专门以花为题的如《梅花》、《惜花》、《哭花》等就有十多首。他平日欣赏花的情致,似乎在写这首诗时全部消失。因为在他眼里,人比花更值得注目。“不见人烟”的情景,让他没有心思赏花了。
小题1:①用两个“自”字来描写潺湲之水和西斜之日,营造了当地的一切都是自生自灭,与人无涉,村落皆空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泉州军暴行的愤慨之情。②两个“自”字连用,强化了对村落荒废的描写,突出了诗人感情的抒发。
“自”字,和“不见人烟空见花”的“空”字,两相呼应,呈现出当时农村的一切都是自生自灭,无人问津,空空荡荡,一派荒废。这样,既把“千村万落如寒食”的悲惨景象展现了出来,同时也把诗人对泉州军暴行的愤怒之情含蓄不露地表达了出来。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是晚唐诗人韩偓在唐亡之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写战乱后农村人烟绝灭的悲惨景象,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饱含感伤之情,以及对藩镇割据扰民的罪恶的控诉。
“一番狼籍”的出处是哪里
1、“一番狼籍”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满江红·暮春》。“一番狼籍”全诗《满江红·暮春》宋代 辛弃疾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
2、成语出处:清·刘大櫆《乞里人共建义仓引》:“故虽粟米狼藉,而终岁之用,犹苦其不给。”唐·元稹《夜坐》诗:“孩提万里何时见?狼籍家书卧满牀。”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屯田广远,仓蓄狼籍,一虏为盗,恐成大忧。
3、“春衣一任酒狼籍”出自宋代章甫的《清明病中遣酒问讯史授夫》。“春衣一任酒狼籍”全诗《清明病中遣酒问讯史授夫》宋代 章甫一榻萧然唯坐卧,风雨欺人打窗破。数片飞花何处来,寒食清明病中过。疏狂闲忆少年时,问柳寻花夜不归。春衣一任酒狼籍,玉山自有人扶持。
4、“杯盘狼籍”的出处是哪里“杯盘狼籍”出自宋代苏轼的《前赤壁赋》。“杯盘狼籍”全诗《前赤壁赋》宋代 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5、“丛林千古成狼籍”出自宋代释绍昙的《跋禅会图》。“丛林千古成狼籍”全诗《跋禅会图》宋代 释绍昙禅既强名,会亦妄立。一火无知,打棚杂剧。百样乔妆诳世人,千般怪语瞒天日。若是本色行家,不打这般鼓笛。画影图形转弗堪,丛林千古成狼籍。不狼籍,留与仁禅遮破壁。
6、“满面狼籍施铅朱”出自宋代韩维的《又和杨之美家琵琶妓》。“满面狼籍施铅朱”全诗《又和杨之美家琵琶妓》宋代 韩维杨群好古天下无,自信独与常人殊。勤身所营世或弃,反眼不顾我以趋。彼其察物类有道,能取精妙遗其粗。官卑俸薄不自给,买童教乐收图书。客来呼童理弦索,满面狼籍施铅朱。
关于泉州开元寺的诗句(和开元寺有关的名言警句和古诗)
诗歌: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译文: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
唐朝诗人杜牧曾在诗中描绘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生动描绘了当时佛寺的盛行。而在中国著名景点中,泉州就有一座自唐朝垂拱二年流传至今的寺院——开元寺。开元寺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 的佛教寺院。
泉州机上。万里银槎逐日飞,凭窗欲遣夕云归。长空俯仰无牵挂,心在高天暂突围。漫步五店市。闹市行深别有天,红楼绿树两相牵。一街揽尽三朝景,门宇清题自宛然。洛阳桥。云际一桥通海门,千年遗梦著云根。不闻旧日潮声起,石上长留消涨痕。开元寺谒弘一法师纪念馆。
开元寺寺址本是黄守恭的桑园,相传“守恭梦僧欲化其地为寺,辞曰:待桑树生莲花乃可,不数日桑树尽生莲花,守恭神之,即舍为寺”,因此,开元寺得名“桑莲法界”。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诗句
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译文:看到了浑身穿着绫罗绸缎的富人,他们竟没有一个是养蚕的人。应驮白练到安西未曾远行,就掐指计算归期。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北宋时期,“丝绸之路”虽以海上丝路为主,但陆上丝路也仍然畅通,以宋都洛阳为中心。这时的陆上丝路共有夏州道、灵州道、泾原道、青唐道等四条主要通道。5四大驿站5“丝绸之路”的中路,是由长安,经平凉过六盘山,再从华家岭、定西、榆中至兰州,入河西大道,出玉门关向西。
这句诗出自宋代李邴的《咏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诗中有这样一句:“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李邴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籍贯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附近。“涨海声中万国商”这一句描绘了泉州昔日的繁荣景象。
徐凝题开元寺牡丹原文及赏析
1、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惟有数苞红萼在,含芳只待舍人来。这首诗,诗人以浓抹重彩之笔,描绘了牡丹花非凡的姿色。开元寺,唐时有两处。一处在福建泉州市西街;另一处在广东潮州市甘露坊,建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徐凝此诗似指后者。
2、徐凝的《牡丹·题开元寺牡丹》是一首描绘牡丹之美的诗歌。开元寺,在唐朝时期有两处,分别在福建泉州市西街和广东潮州市甘露坊,后者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徐凝的诗似乎指的是潮州的开元寺。“此花南地知难种,惭愧僧闲用意栽”,诗人指出牡丹原产于我国西北,不易在南方种植。
3、诗人以洛神喻牡丹,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见诗人是用了加倍衬托的艺术手法,其诗法之精妙,自不待言。创作背景 徐凝,约813年前后在世,与施肩吾、白居易、元稹友善,方干曾师事之长庆三年,尝于杭州开元寺题牡丹诗,以“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之句,为白所赏,被白举荐。
4、题开元寺牡丹原文: 此花南地知难种,惭愧僧闲用意栽。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惟有数苞红萼在,含芳只待舍人来。
5、题开元寺牡丹(唐·徐凝)此花南地知难种,惭愧僧间用意栽。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惟有数苞红萼在,含芳只待舍人来。夸张地描写和衬托牡丹的容姿。芍药、玫瑰也有,他们见到牡丹,惭愧的都不敢开花了。
6、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白居易 写白色和紫色的牡丹白疑美玉无多润,紫觉灵芝不足祥; 形容牡丹花后期与落开日绮霞应失色,落时青帝合伤神 龙分夜雨姿娇态,夫与春风发好香。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徐凝《题开元寺牡丹》 欲绽似含双靥笑,正繁疑有一声歌。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作者其它信息
1、字致尧(一作致光),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龙纪进士。历任左拾遗、刑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唐昭宗倚重之,欲拜相,固辞不受。后因忤朱温,两遭贬谪。又诏复为翰林学士,惧不赴任,入闽依王审知。韩偓十岁能诗,李商隐赞为“雏凤清于老凤声”。
2、韩偓爱花成癖,在他现存的诗集中,专门以花为题的如《梅花》、《惜花》、《哭花》等就有十多首。他平日欣赏花的情致,似乎在写这首诗时全部消失。因为在他眼里,人比花更值得注目。“不见人烟”的情景,让他没有心思赏花了。
3、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韩偓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这首诗写于唐亡后不久后梁开平四年(910)。诗题中的沙县、龙溪县、泉州均在今福建境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