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后期的文学作品有(西汉后期历史)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西汉后期的文学作品有,以及西汉后期历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散体赋的内容特点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从句型上看,赋体文有的全部或大部运用骚体句,如枚乘《七发》等;有的大量运用散句的散体赋,如之后宋代苏轼《前赤壁赋》等。
2、散体赋是随南北文化合流,熔铸诗、骚、散文而成的一种新文体。作家受到压抑的文学 在散体赋中得到很大程度的满足,散体赋因而成为当时最有文学意义的文学样式。虽然汉赋被后世尊为一代文学之盛,但真正标志汉代文学最高成就的并不是汉赋,而是散文中的《史记》和诗歌中的汉乐府民间歌辞。
3、汉赋大致有三种体式: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从赋的结构和语言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都比较接近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范畴。赋的似诗似文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似。
4、散体赋的发展历程清晰可辨,其形成标志为枚乘的《七发》。这一作品不仅标志着散体赋的诞生,也为后世的散体赋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时期,汉大赋达到了鼎盛,这一时期的赋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主要代表人物是司马相如。他的赋作不仅彰显了汉代社会的繁荣,也体现了当时文学艺术的高度成就。
5、汉赋的种类丰富多样,主要分为骚体赋、大赋和小赋。骚体赋起源于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鹏鸟赋》,受屈原《九章》和《天问》的影响,其特点在于保留了“兮”字的传统,语言形式独特,由四言和散句交织,以抒情言志为主,这一时期大约在汉初六十年。
6、到了汉代,赋在广泛吸收战国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成为最流行的文学样式,后人便把它同唐诗、宋词、元曲并称,称之为“汉赋”。 汉大赋是文赋在发展流变中的形成的,马积高先生称之为逞辞大赋,另外还有古赋、散体赋、文赋、散大赋等名称。
西汉后期和东汉前期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武帝初至西汉末是汉代大赋的繁荣时期。汉大赋用反复问答的问答体形式,以铺叙渲染帝王、贵族生活为手段,以微刺帝王、贵族淫奢为旨归,内容上改变了骚体那种哀怨愤激感情的抒发,形式上改变了楚辞多用语气词的特点,成为结构宏大、句式以四言为主、专事铺陈描写的散文。
述颂功德”的文章却应运而生。东汉散文在西汉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史传散文中,班固的《汉书》和赵晔的《吴越春秋》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政论散文相继出现了以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为代表的一批积极参与现实的作品。另外,游记、碑文等新的散文样式也崭露头角,开始成为文体大家庭的一员。
汉代散文家:董仲书(西汉), 刘向(西汉),贾谊(西汉初年) ,桓宽(西汉)。 (西汉初期)贾山《至言》除分析秦之的原因外,另一着重讨论的问题是:君臣关系问题。 晁错(西汉)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论贵粟疏》。 晁错政论散文特点: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 西汉中后期的著名散文家:董仲书、刘向、 司马迁。
西汉初期的文章多有纵横之气,西汉中后期典雅持重、引经据典,东汉则重针砭时弊。汉代散文一直有抒写情志的传统,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等文章鲜明地展现了作者个人的思想情感。司马迁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汉代散文的一篇名作。
散文发展历史 先秦 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两汉 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擒丈”;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汉初和西汉中后期的汉赋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汉初是汉赋的起始阶段。在这一时期,由于文化政策的相对宽松,以及对士人的优待,使得战国后期从楚国开始兴起的赋体文学,得以利用四海统一所提供的新的契机,融合南北的文明成果向前发展。
直到文景之治,经过数十年休养生息,社会才逐渐富庶,赋体文学也相应渐进发展。此时的汉初,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赋作以楚辞余绪的骚体赋为主,可称为辞的时代而非赋的时代。
汉大赋(新体赋)兴起于汉初,衰落于汉末,历时四百多年。汉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汉大赋用反复问答的问答体形式,以铺叙渲染帝王、贵族生活为手段,以微刺帝王、贵族淫奢为旨归,结构宏大,铺陈渲染了大汉帝国无可比拟的气魄与声威。
汉赋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西汉初到武帝即位前是汉赋的创制阶段,骚体赋的形成。汉初赋作多近乎屈原的骚体,重在抒发一种凄恻哀怨的情感,并使用“兮”的语气词,因而汉初的赋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屈原骚体的继承。
属于西汉中后期的赋体作品有哪些
《自悼赋》是第一篇出于女性之手的宫怨赋,它更为真切地诉说了这一类不幸女子的怨恨惆怅之情,语言清丽流畅,描写细致,善于借景抒情,对后世“宫怨”类文学的影响很大。既是宗室又是著名学者的刘向、刘歆父子,都是西汉后期著名的辞赋家。
D.《自悼赋》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西汉中后期,除鸿篇巨制、铺张扬厉的大赋之外,尚有不少体制比较短小的抒情、说理、咏物类辞赋作品。其骚体如汉武帝刘彻《李夫人赋》、刘歆《遂初赋》等,赋体如东方朔《答客难》、王褒《洞箫赋》等。
汉赋包括汉初贾谊的《鵩鸟赋》、《吊屈原赋》为代表的骚体抒情赋;西汉前期至东汉中期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为代表的散体大赋;东汉后期以赵壹的《刺世疾邪赋》为代表的抒情小赋。其中,汉代散体大赋是为正宗。俳赋俳赋,赋体的一类。即骈赋。以句尾有韵脚而别于骈文。
散体赋的发展历程清晰可辨,其形成标志为枚乘的《七发》。这一作品不仅标志着散体赋的诞生,也为后世的散体赋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时期,汉大赋达到了鼎盛,这一时期的赋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主要代表人物是司马相如。他的赋作不仅彰显了汉代社会的繁荣,也体现了当时文学艺术的高度成就。
今存最早以赋名体的作品是《荀子·赋篇》中的五篇赋。但根据汉代人赋体观念,则屈原的楚辞作品也属于赋体。因此,《诗赋略》总结说:“春秋之后,周道?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
西汉中后期赋体作品有:《杨柳赋》、《洞箫赋》(王褒,咏物赋)、《自悼赋》、《遂初赋》。 (汉武帝刘彻)《李夫人赋》是表达怀人主题的辞赋。 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今天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