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法律文献(五部法律文献是哪五部)
今天给各位分享五部法律文献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五部法律文献是哪五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是怎么产生的?它的特点和意义是什么?
1、最为著名的是《天盛改旧新定律令》。这部法典原为20卷,今存19卷,1300多页,是我国古代继印行《宋刑统》后又一部公开刻印颁行的王朝法典,也是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文字印行的法典。它吸收了唐、宋律的精华,并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的特点,非常接近现代法律条文形式。
2、夏仁宗李仁孝 制定了一部杰出律令。李仁孝跟他父亲李乾顺一样,都推崇依法治国,十分注重法制建设,在修订旧有法律的基础上,参照唐、宋律令,组织人编纂了一部20卷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用西夏文刻印颁布实施。
3、雄踞西北190年的西夏政权,适逢中国封建社会法制发展的成熟阶段。西夏颁布的以《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以下简称《天盛律令》)为代表的法典,在充分吸收中原王朝立法技术精髓的同时,或出于自身民族风俗的特点或出于司法实践的实际需要,又有着一定的创新。
4、天盛是西夏夏仁宗李仁孝的年号。李仁孝(1124年—1193年),即西夏仁宗,西夏第五位皇帝。夏崇宗之子。 母曹贤妃。大德五年夏崇宗李乾顺去世,李仁孝即位,时年十六岁,1149年启用天盛年号。
5、它适应奴隶制的发展,主要用来保护奴隶制占有和私有制经济,镇压奴隶和贫民的反抗。《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内容包括诉讼程序、保护私产、租佃、债务、高利贷和婚姻家庭等。公元1206年颁布实施的《成吉思汗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宪法意义、包含宪政内容的成文法典。
2、下列古代兵书中哪一本不属于《五经七书》()
1、题目有误,应该是《武经七书》,答案选B 解析:《武经七书》指的是《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答案选C 答案选C 答案选B 3题是常识题;5题都是法,律原文题,可参看相关法,律文献。
2、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经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
3、《洪仁四二级兵书论》是指根据西汉中期以前兵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将军事专家分为军事战术专家、军事形势专家、军事阴阳专家和军事技术人员四类。但当时的军事书籍虽然数量惊人,但大多属于传统理论,即关于猫的虎画学术价值有限,不值一提。从这个意义上说,宋代编纂的七大军事典籍是其中的佼佼者。
4、《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1平常体育报道中经常用到“收官之战”一词,其中“收官”二字最初是( )术语。
5、《群书治要》摘要本。 《四库全书》本。 《续古逸丛书》影宋《五经七书》本。 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 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影印本。 体例今本《六韬》共分六卷。
6、《 源氏物语 》 中微风一阵经芦荻,也教离人独自伤一诗的作者是? 明石姬 以下哪个游戏引擎得名于贝克特的戏剧? Godot 二十四史是 24 种纪传体断代史的合称,自《 史记 》起,至《 明史 》止,宋人司马光等所编的 《 资治通鉴 》 不在其中。
汉代法规《令》
1、在汉代法规中,有一部专门针对刑罚执行和礼仪规定的法律文献,即《□令》。此令是在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废除了一些肉刑后制定的,以减轻笞刑的残酷性。起初,笞刑数量过多且涉及脊背,导致很多受刑者丧生。对此,汉景帝两次发布诏令减轻笞刑,并要求丞相刘舍和御史大夫卫绾共同制定新的规定。
2、汉代时期,对于疑难案件的审判制度,有一份重要的法规被制定出来,即《谳疑狱令》。在高祖七年,即公元前200年,朝廷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一些案件由于复杂难断,狱吏有时会犹豫不决,导致有罪之人长时间未能得到裁决,而无辜者也因案件悬而未决而长期滞留狱中。
3、律:这是汉代法律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九章律》、《傍章律》、《越宫律》、《朝律》等。其中,《九章律》是最为重要的法律,它包括了汉代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方面的主要法规,是汉代法律体系的核心。令:汉代的令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主要涉及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规定。
4、汉代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律和令两种形式。律是法律的核心,包括诸如《尉律》、《左官律》等,而令则多为新增内容,如皇帝的诏令,因其繁多,又细分为《令甲》、《令乙》、《令丙》等。令的名称多样,如《功令》、《金布令》等,涵盖了行政和民事法规。
5、秦汉时,“‘律’既可以是刑法的载体,也可以是民事、行政、经济法规的表现形式。”徐世虹:《汉 代社会中的非刑罚法律机制》(修订稿),“‘经义折狱与传统法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本(中研院史语所),2004年12月台北,第10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