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歌 / 苏曼殊的诗歌长篇(苏曼殊代表作)

苏曼殊的诗歌长篇(苏曼殊代表作)

勤科信
勤科信管理员

今天给各位分享苏曼殊的诗歌长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苏曼殊代表作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苏曼殊(苏曼殊最好的十首诗)人物简介

1、九岁时,父亲经商失败,家庭破产,苏曼殊从此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他曾在上海姑母家学习,后在十五岁时到日本留学,期间生活清苦。留学期间,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辛亥革命运动时期最先觉悟的知识分子之一。苏曼殊参加了革命的宣传鼓动工作,为《国民日日报》、《民报》等刊物撰稿。

2、今天接着来看苏曼殊的诗,欣赏两首他最最著名,流传最广的诗歌。昨天发过一首他离开日本时赠别友人,非常豪迈的一首诗,今天,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徘徊在红尘与古佛之间的苏曼殊的多情一面。

苏曼殊的诗歌长篇(苏曼殊代表作)

3、苏曼殊的笔触,犹如白落梅的散文,作者本名胥智慧,这位江南才女以其清淡如兰的文字闻名。她的作品曾在CCTV3的《电视诗歌散文》栏目中播出超过三十篇,深受观众喜爱。

苏曼殊的诗有哪些?

1、《本事诗十首·选二》(清)苏曼殊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淀江道中口占》(清)苏曼殊 孤村隐隐起微烟,处处秧歌竞插田。

2、无量春愁无量恨,一时都向指间鸣。我亦艰难多病日,哪堪重听八云筝。苏曼殊的这首诗中,春愁与恨交织,仿佛化为琴声在指间流淌。他感叹自己身处艰难病痛之中,重听八云筝曲,更是添了几分愁苦。丈室番茶手自煎,语深香冷涕潸然。生身阿母无情甚,为向摩耶问夙缘。

3、《七绝·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七绝·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 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 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 《七绝·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 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4、华严瀑布高千尺,不及卿卿爱我情。——苏曼殊《本事诗·春水难量旧恨盈》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苏曼殊《本事诗·春雨楼头尺八箫》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春雨楼头尺八萧,何时归看浙江潮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蕴含的感情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写作背景:苏曼殊喜欢日本歌伎百助枫子,但是由于自己的身世特别,又投身佛门,自知生死无常,不能给百助以家庭的安顿和幸福的保障,故始终未能与百助结婚,为了所爱之人而写下此诗。蕴含的感情:无奈与哀婉以及内心的矛盾。

“春雨楼头尺八箫”首先创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雨中境界:迷蒙细雨中诗人倚靠在日本民居的小楼上,正听着百助用尺八箫吹奏着《春雨》曲,竟引出诗人无尽的乡思。“春雨”既指现实中的春景又指箫声所吹曲名,一语双关。

诗中的“春雨楼头尺八箫”描绘了诗人身处春雨绵绵的楼阁,用尺八演奏出悠扬的乐声,这乐声如同他的心声,诉说着对百助枫子的无尽思念。而“何时归看浙江潮”则表达了诗人渴望能回到百助枫子身边,共同欣赏浙江潮的壮观景象,以此来寄托他对未来的期盼与梦想。

求几首苏曼殊的写得好的诗词,只要几首经典的,外带一点赏析

三百年来的诗人,最爱是曼殊。曼殊的作品,最爱是此篇。此篇于曼殊而言,正如《锦瑟》之于义山——都是压卷之作,都是身世之感,都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此诗易解,四句不过是两层意思:前二句写思乡之情,后二句写身世之感。而故国之思与飘零之感,又浑然交织,全无半点隔断。

苏曼殊的诗歌长篇(苏曼殊代表作)

第二句 “几树寒梅带雪红”,似为想象之景,此诗作于秋天,当时的西湖不可能有雪境,梅花也不可能开放。大概作者以为这是西湖美景的不足,因而用想象加以补充。这也充分反映了苏曼殊不拘陈规,任性所为的浪漫气质。

这两首《本事诗》充分表现出了苏曼殊的浪漫才情和内心矛盾。柳无忌曾指出苏曼殊的《本事诗》十首都是他为其所钟爱的日本歌伎百助枫子所写,但苏曼殊的身世特别,又投身佛门,自知生死无常,不能给百助以家庭的安顿和幸福的保障,故始终未能与百助结婚。此处所选的第一首诗就道出他内心的这种矛盾。

“江头青放柳千条,知有东风送画桡。但喜二分春色到,百花生日是今朝。“近代苏曼殊《花朝》苏曼殊这首诗,是写在他23岁这年的仲春,此时他在长沙明德学堂的图画教员,但是他却又以僧人身份居住和游历永福寺。

你可能想看: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