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杜甫诗歌文学批评(杜甫的诗评论性文章)

杜甫诗歌文学批评(杜甫的诗评论性文章)

勤科信
勤科信管理员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杜甫诗歌文学批评,以及杜甫的诗评论性文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戏为六绝句之二分析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系列诗作,针对当时的文坛风气,针对那些崇尚古风、忽视现实,以及好高骛远的批评倾向,表达了他鲜明的文学立场。其中,杜甫强调的“不薄今人”观念,即对当代文学的认可,至今仍具有启示意义。他提倡的“别裁伪体”,即辨别并摒弃不真实的文学形式,也提醒我们文学创作应以真实为本。

戏为六绝句之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②。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③。原诗译文: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分析:《戏为六绝句》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人存在贵古贱今、好高务远的习气而写的。它反映了杜甫反对好古非今的文学批评观点。其中的“不薄今人”、“别裁伪体”、学习“风雅”、“转益多师”(兼采众家之长)等见解在今天也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分析:《戏为六绝句》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人存在贵古贱今、好高务远的习气而写的。它反映了杜甫反对好古非今的文学批评观点。其中的“不薄今人”、“别裁伪体”、学习“风雅”、“转益多师”(兼采众家之长)等见解在今天也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杜甫诗歌文学批评(杜甫的诗评论性文章)

以杜甫《登岳阳楼》为例,试分析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如何在此诗中体现...

1、在杜甫的《登岳阳楼》这首诗中,沉郁顿挫的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情感的深沉与复杂:全诗以登楼为触发点,抒发了诗人对 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重感慨。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就流露出诗人历尽沧桑的感叹。

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首登岳阳楼就不详细解释了,诗由前两联登楼远眺以及所望之阔大景象开头,于颈联跌入老病孤独的情怀中,想象一下你在看到特别漂亮的极光的时候,你最爱的人不在你身边你就会理解这个意思了,前后境界阔狭顿异。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

金圣叹批唐才子诗·杜诗解:古典名著名家点评内容简介

1、金圣叹强调,君子若能死得其所,即使身处逆境,如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他也不会像妇人般哀叹“家何在”。

杜甫诗歌文学批评(杜甫的诗评论性文章)

2、金圣叹的批评风格独树一帜,他的评论犀利明快,如同烈火般炽热,又如老练的官员般直截了当。他的笔触生动活泼,每句评语都充满活力,让人读来如见灵鬼般的才情横溢。他的点评不仅揭示了诗歌的内在魅力,更在读者心中点燃了对古典诗歌的热情。

3、金圣叹在《杜诗解》中认为“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中通、入用的妙。内容简介:题中自标“游”字,诗必成千宿后。如是,便将浅人游山一切皮语、熟语、村语。掀剥略尽,然后另出手眼,成此新裁。杜诗为千占绝唱,洵不诬也。此即千载喧传所云黄鹤楼诗也。

初唐四杰杜甫评价

“初唐四杰”建立了开启一代诗风的历史功绩。杜甫曾经在诗中赞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说他们像江河一样万古不废,这是比较恰当的评价。

杜甫在其作品《戏为六绝句》中,对初唐时期的“四杰”给予了极高的赞誉。他指出,“王杨卢骆当时体”,他们的诗歌风格独特,不同于当时的轻薄文风,被批评为“哂未休”。

对于“四杰”的历史贡献,杜甫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四杰”的诗歌可谓以书生意气来激扬文字,充溢着疏朗奋发的骨鲠之气,真正与当时流行的宫体诗区别开来了,昭示着唐诗时代的来临。

闻一多先生《唐诗杂论·四杰》对初唐四杰评价原话是:“他们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初唐四杰所处时代正值唐朝风雨飘摇之际,初唐四杰虽空有一身才情,但迫于局势却无处施展。

杜甫认为,风格固然和作家追求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文学演进上自然的趋势,是非主观的时代规范,庾信和初唐四杰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能取得那样的成就,已属不易,后人不应求全责备。

你可能想看: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