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地理学与游记(文学地理学的现实意义)
今天给各位分享文学地理学与游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文学地理学的现实意义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什么既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
《徐霞客游记》不仅是一部文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地理学巨著。这部作品详细记录了作者徐霞客所经之地的地理环境,为中国最早的此类游记之一。徐霞客的游记中,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还有对各种地貌的细致观察与描述。
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他的著作以其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地理内容而闻名。《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巨著,还涉及人文、经济、学科等多个领域,记录了1252条河流的详细信息,包括湖泊、瀑布、地貌、动植物、自然灾害等,以及2800多个政区建置和1000多处聚落。
《水经注》是一部古代中国地理名著。《水经注》由北魏晚期的郦道元所著,是对《水经》的注释和扩展。《水经》原书约一万余字,记载了137条大小河流,而《水经注》则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内容极为丰富。
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郦道元终于完成了他的《水经注》这一名著。《水经注》共四十卷(原书宋朝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是经后人改编而成的),三十多万字,是当时一部空前的地理学巨著。它名义上是注释《水经》,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
《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诸多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
曾任东荆州刺史,因得罪权贵,被免去官职。十年后,朝廷复起用为着河南尹。明帝孝昌元年,率军去彭城讨平元法僧叛乱,因功升为御史中尉。因他弹劾过汝南王元悦,在雍州刺史萧宝夤想反叛北魏时,元悦乘机叫朝廷派郦道元去宣抚,郦道元入关时被萧宝夤杀害。著有《水经注》,是著名的文学与地理学大作。
《徐霞客游记》是文学著作,还是科学著作?
既是文学著作,又是地理科学著作。《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比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徐霞客一生除了家中发生重大事件外,几乎没有停止旅游,并详细记录途中所见,是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
《徐霞客游记》既是一部杰出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徐霞客及其游记同时在科学和文学两个领域中放射出异彩,耀眼夺目。
《梦溪笔谈》:北宋的沈括所著,是一部多学科的综合著作,其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科技”名著是《梦溪笔谈》、《徐霞客游记》、《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 《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的著作,涵盖了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对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进行了总结,被认为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时间简史》,作者是霍金。《相对论》,作者是爱因斯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作者是牛顿。《物种起源》,作者是达尔文。《本草纲目》,作者是李时珍。《水经注》,作者是郦道元。《徐霞客游记》,作者是徐霞客。《营造法式》,作者是李诫。
中国明代地理学家徐弘祖的杰作——《徐霞客游记》是全球最早记录石灰岩地貌的著作,这一壮举比欧洲的先驱爱士倍尔早了一百年,比瑙曼对石灰的系统分类早了两百年。这部作品堪称体大思精,内容丰富宏博,具有深远的世界影响力。
《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上有什么成就?
徐霞客从22岁开始外出旅游,历经34年,直至生命结束为止。正是这些长期而丰富的经历,使他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写成了我国著名的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 他先后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于华东、华北、中南、西南。
在生物地理方面,《徐霞客游记》详细记录了150余种植物,其中林木占40%,花丼占20%,药草占11%,竹类占8%,菌类占6%,野菜占5%,藤类占3%。对各地植被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特别注意到了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上有以下4个方面的重要成就:其一,徐霞客是我国和世界广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驱。喀斯特地区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
徐霞客的重要地理学贡献有:对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考察、记述和探索,居世界先进水平,故《徐霞客游记》 是世界上第一部广泛系统地记载和探索喀斯 特地貌的巨著。 纠正了古代文献有关中国水道源流 记载的一些错误,如否定“岷山导江”旧说, 肯定金沙江乃长江上源的事实。
《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上有4个方面的重要成就:其一,徐霞客是我国和世界广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驱。他对喀斯特地区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
仅在广西、贵州、云南省区,他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而且一般都有方向、高度、宽度和深度的具体记载。并初步论述其成因,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机械侵蚀造成,钟乳石是含钙质的水滴蒸发后逐渐凝聚而成等。徐霞客关于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徐霞客游记原文
原文: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其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徐霞客游记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岐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
原文: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上有哪些重要成就
徐霞客很重视标本的研究价值。他在武当山等地冒险采集了榔梅;在尚山采集了当地一种形似菊花的特产——金莲花;在五台山采集了天茶花等珍稀名贵植物;在玛瑙山上采集了“石树”;在蝴蝶泉边采集了花树的枝叶。
在地貌方面,《徐霞客游记》记载了岩溶地貌、山岳地貌、红层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冰缘地貌等各种地貌。其中,对岩溶地貌的研究最为突出,论述超过10万字,是中国系统描述岩溶地貌的巨著。这些论述不仅在广度上,而且在深度上都是空前的。
《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上有以下4个方面的重要成就:其一,徐霞客是我国和世界广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驱。喀斯特地区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