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废墟文学和伤感文学(废墟文学和伤感文学的区别)

废墟文学和伤感文学(废墟文学和伤感文学的区别)

勤科信
勤科信管理员

今天给各位分享废墟文学和伤感文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废墟文学和伤感文学的区别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战后初期的德国文学被称为废墟文学,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德国历史片?_百度...

电影《再见列宁》以一对母子间的亲情为引,呈现着处于动荡变革中的东德时代,大背景下小人物的生活聚焦,夸张轻喜剧化的戏剧性,很好的在这个故事中以家庭的脉脉温情,将历史厚重值得沉思的大命题以幽默讽刺的手法予以交融,一个伤感时代的一展是这般风趣优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最初几年中,西德一些作家发表文学作品描述战争灾难给人们留下的一片瓦砾和心灵创伤。如伊特·艾希的诗《盘点》、鲍歇尔特的广播剧《大门之外等,被称为“废墟文学”。 文学作品因为人们的语言在战争中僵化,因此战后的德国文学也是寻找语言的文学。

废墟文学和伤感文学(废墟文学和伤感文学的区别)

联邦德国战后最先出现的是以博歇尔特(1921—1947)为代表的“废墟文学”。1947年成立“四七社”,一批作家迅速震动文坛,其中有伯尔、格拉斯、瓦尔泽、沙吕克和奥地利的巴赫曼、汉德克等等。

废墟文学和伤感文学(废墟文学和伤感文学的区别)

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1950)等。成名作《火车正点》已成为联邦德国“战后文学” (即一废墟文学”)的代表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一声没吭》(1953)、《无主之家》(1954)、《九点半钟的台球》(1959)、《小丑之见》(1963)等。

你可能想看: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